戏示山中僧侣
李流芳〔明代〕
山居不须华,山居不须大。所须在适意,随地得其概。
高卑审燥湿,凉燠视向背。楼阁贵轩翥,房廊宜映带。
或与风月通,或与水木会。卧令心神安,坐令耳目快。
皋亭美林壑,中塔亦称最。一楼负山立,圭窦如向晦。
山僧请余住,余性苦不耐。劝令开八窗,咄嗟变湫隘。
前楹布清阴,后户揽苍霭。玲珑称人意,萧爽出尘界。
冁然谓山僧,此中固有解。往往住山人,不知山好在。
我昨居新庵,结构亦可怪。居然仇凉风,似欲杜灵籁。
古梅如老宿,亭亭使人爱。其下安灶突,柯条半焦坏。
悲哉冰玉姿,坐受熏灼害。见之热五内,如身被桎械。
谁当共拯此,移灶出树外。面南辟小扉,日与香雪对。
区区一缗费,功德乃万倍。吾言不见用,终为未了债。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384篇诗文 ► 36条名句
何岳轶事
周晖〔明代〕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选自《金陵琐事》
九日登花马池城
王琼〔明代〕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
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诸将至今多卫霍,伫看露布上龙楼。
张之万之马
《庸闲斋笔记》〔明代〕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引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也,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