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叟
于濆〔唐代〕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住在古代开凿的山洞里的人,拥有一户所住之地就叫有家产。
虽然他们勉强用布遮住了自己的身体,实际上连富贵人家的狗都不如。
自己赶牛耕作多石的山田,督促女儿纺织野蚕吐的丝。
年终带来的只有霜雪严寒,富贵人家不劳而获却能够饱暖。
注释
廛:古指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屋。
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女:女儿。
霜霰:霜和霰。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广大农民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终年劳作,却饥寒交迫,人不如狗的悲惨生活。诗人看到这种情况,深感社会财富差距太大,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诗鉴赏大全集》编委会编写·唐诗鉴赏大全集 珍藏本 超值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山村农民与富门贵府巨大反差的诗。
试看起首二句:“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这两句说得平平淡淡,好像是诗人不经意地在与你叙古,然而,那内涵、那滋味却又是相当丰富的。首先,是诗人对古代岩居人“有产”业标准观念的叙述,“一廛”,《诗经·魏风·伐檀》“三百廛”句,毛传云:“一夫之居日廛。”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一廛”是人有一个栖身之处;再是“一廛”仅是一个人居住的地方。这当然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最低生活条件。其次,它点出了此诗的客观背景,由此非常简明地引出了诗中主人公——山村叟。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这一联为一篇之主旨,前句以“虽”字领
简析
《山村叟》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出此诗的客观背景,由此非常简明地引出了诗中主人公——山村叟;颔联极尽形容贫富悬殊之能事,增强了山村叟与豪贵反差的实感;颈联写山村叟和桑女劳作的态势,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尾联一方面是对山村叟痛苦生活和豪贵不劳而获之现实的纪实,另一方面,将山村叟与豪贵再作一对比,反映出贫富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此诗用语平实,情感幽愤,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绝然对立的诗。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47篇诗文 ► 35条名句
远别离
李白〔唐代〕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