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一
李白〔唐代〕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胡兵的战尘污染了长安的宫殿,圣上西巡来到了蜀道。
高耸的剑门高达五千余尺,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注释
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
南京:指成都。至德二载(757年),以蜀郡(治成都)为南京。
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参考资料:完善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3-306
2、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161-164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此组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中唐朝收复长安后的至德二载(757年)岁末。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兵破潼关,唐玄宗西幸,是谓西巡。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至德二载(757年)十月,肃宗还长安,遣使迎玄宗。十二月丁未,玄宗还长安,戊午,以蜀都(成都)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长安)为中京。此时李白在寻阳被判为长流夜郎徒刑,他忍着悲痛写下这组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3-306
2、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161-164
简析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上皇西巡缘由和剑阁天险,安史叛军威胁都城长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表明诗人对圣主玄宗弃京西巡不以为然的态度。这首诗将历史与自然、现实与想象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既壮美又富有文化内涵的画卷。
赏析
本诗是写上皇西巡绿由和剑阁天险。
安史叛军威胁都城长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轻拂”,表明诗人态度,对圣主玄宗弃京西巡不以为然。
剑门,“《旧唐书》:剑州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剑山。大剑山有阁道三十里《一统志》:大剑山,在保宁府剑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为外门户。其山悄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壁,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剑门高耸,崖石嶙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一入剑门安全可保。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晓凤.《上皇西巡南京歌》与《成都府》比较——成都历史记忆的寻找.杜甫研究学刊,2012(03):29-36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79条名句
泪
李商隐〔唐代〕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塞下曲六首
李白〔唐代〕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