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方惟深〔宋代〕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时节的长江水面辽阔,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流去;笼罩在烟霭之中的繁草,就像充满了哀愁一样。
回望江宁,只看见柳花飞尽,城头春旗在黄昏中招展,却不见所望之人的影子。

注释
谒(yè):拜会。
荆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封号“荆国公”的简称。
春江:暮春时节的长江。
渺渺:指江面辽阔宽广。
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
烟草:笼罩在烟霭之中的草。
茸茸:花草柔密,非常繁盛的样子。
春旗:春日之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王安石是诗人尊敬的长辈,诗人曾游学于他的门下。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阻,再次辞去宰相职务,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此诗就是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人往访不遇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晴飞,李观鼎 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901
2、 缪钺,等 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304-305

简析

  《谒荆公不遇》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归舟所见大江、岸上之景,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环境;后两句写诗人造访不遇返回时的怅惘之情。全诗借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诗人对长辈尊敬盼见而未见之悠长不尽愁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赏析

  此诗前两句归舟所见大江、岸上之景,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环境;后两句写作者造访不遇返回时的怅惘之情。全诗借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诗人对长辈尊敬盼见而未见之悠长不尽愁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开头两句即写归舟所见大江的情景。第一句写江水,“春江”点出时令,“渺渺”点出水面的辽阔。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流去。春江浩荡,水光接天,江面上飘着一片白帆,景象极美。然而江面愈是宽阔,愈衬出船的渺小,又愈透出孤寂之感,而这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如同舟中也载着诗人的万斛烦愁。表面上全是写景,实际上是景中寓情。

展开阅读全文 ∨
方惟深

方惟深

(1040—1122)宋兴化军莆田人,徙居长洲,字子通。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29篇诗文 ►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苏轼〔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冬夜

黄升 黄升〔宋代〕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史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