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方惟深〔宋代〕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时节的长江水面辽阔,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流去;笼罩在烟霭之中的繁草,就像充满了哀愁一样。
回望江宁,只看见柳花飞尽,城头春旗在黄昏中招展,却不见所望之人的影子。

注释
谒(yè):拜会。
荆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封号“荆国公”的简称。
春江:暮春时节的长江。
渺渺:指江面辽阔宽广。
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
烟草:笼罩在烟霭之中的草。
茸茸:花草柔密,非常繁盛的样子。
春旗:春日之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王安石是诗人尊敬的长辈,诗人曾游学于他的门下。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王安石因推行新法受阻,再次辞去宰相职务,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此诗就是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人往访不遇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晴飞,李观鼎 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901
2、 缪钺,等 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304-305

简析

  《谒荆公不遇》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归舟所见大江、岸上之景,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环境;后两句写诗人造访不遇返回时的怅惘之情。全诗借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诗人对长辈尊敬盼见而未见之悠长不尽愁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赏析

  此诗前两句归舟所见大江、岸上之景,创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环境;后两句写作者造访不遇返回时的怅惘之情。全诗借春江、归帆、烟草、柳花、春旗、落日等暮春之景,融入诗人对长辈尊敬盼见而未见之悠长不尽愁情,情景相融,浑然一体。

  开头两句即写归舟所见大江的情景。第一句写江水,“春江”点出时令,“渺渺”点出水面的辽阔。船行江中,四面江水像是围抱着船帆一样流去。春江浩荡,水光接天,江面上飘着一片白帆,景象极美。然而江面愈是宽阔,愈衬出船的渺小,又愈透出孤寂之感,而这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如同舟中也载着诗人的万斛烦愁。表面上全是写景,实际上是景中寓情。

展开阅读全文 ∨
方惟深

方惟深

(1040—1122)宋兴化军莆田人,徙居长洲,字子通。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29篇诗文 ►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除夜

文天祥 文天祥〔宋代〕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张炎 张炎〔宋代〕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妃曲二首·其一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几曾有 一作: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