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
王守仁〔明代〕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生往往只是一种自己的念想,世间没有灵丹妙药可以供给。
访遍名山大川,历经悠悠岁月,两鬓生出丝丝白发也无济于事。
微贱的身躯一旦被私念所系,偏离(致良知的)大道就越来越远了。
中年之后内心忽然有了觉悟,返老还童的灵丹就在这里。
不用炉也不用鼎来炼丹,也无须来算坎卦、算离卦。
(致良知)本来就不必考究开始和结束,难道它还有死生期?
那些游荡江湖的方术之士多么可笑,他们诡异的言论反而增加了人们的猜疑。
许多寿星,缘由各不相同,其实难以找到相同的途径。
内心蕴涵着宇宙间的乾坤变化,还需要另外寻求解除
简析
《长生》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说诗人起初渴望长生,但苦于缺乏仙药和秘方,于是遍访名山。岁月流逝,鬓发渐白,却始终未能得道;中年时,他忽然有所觉悟,意识到真正的“九还”其实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诗中还对那些四处游历、诡辞多疑的方士以及困于多歧之路的老人表示了怀疑和否定。这首诗从对长生的追求写到觉悟后的超越,强调“乾坤宇宙皆由我心主宰”的心学观念。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89篇诗文 ► 250条名句
念奴娇·策勋万里
高启〔明代〕
策勋万里 ,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旅?只恐陈登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若石之死
《郁离子》〔明代〕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宵则振铎以望,植棘树墉,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䝙人立而爪之毙。君子谓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宜其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