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赴安西

岑参 岑参〔唐代〕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跨上战马,腰间佩带着吴钩,你策马轻快矫健地越过陇头。
从小就立志报效国家,并非为了谋求封侯的功名。
万里之外的故乡常入梦中,边疆的明月总引人愁思。
愿你早日扫清狡猾的敌寇,若无战事早日归来切莫再经秋天。

注释
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
胡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一作“吴钩”。
翩翩:形容轻捷地驰骋。
陇(lǒng)头:指陕西箥陇县西北。陇北地区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
黠虏(xiá lǔ):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诗人对友人英姿飒爽、以身许国、不慕功名的举动极为推崇,还饶有兴致地推测友人驻守边疆时定会生出思乡之情,最终祈愿早日平定敌寇,让边境重归安宁。整首诗洋溢着炽热的爱国主义豪情。

  “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诗歌开篇两句聚焦友人启程的场景。首句描绘友人身披戎装、跃上马背的模样,勾勒出即将出征的战士的英武姿态。诗人没有泛泛描写整套戎装,仅特意提及腰间佩刀,既点明此行的军事性质,又让人物形象更添英雄气概。次句则设想友人奔赴边关的情景,“翩翩度陇头”,一个 “翩翩” 尽显他的轻快、矫健与奔赴前线的急切。上下两句一静一动,借两个极具代表性的画面,凸显出友人赴边时的昂扬风采。以上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天宝十三载(754)岑参第二次前往北疆之前在长安所写。

参考资料:完善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2-193页

简析

  《送人赴安西》是一首五言律诗,为一首送朋友赴边疆卫国驱敌的诗。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全诗充溢着爱国主义豪情,亦饱含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岑参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4篇诗文 ► 50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雨夜眠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春望

卢纶 卢纶〔唐代〕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