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地(1923—1965),曾经是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他所领导的印尼共产党在当时的印尼有很大的影响力;连当时的苏加诺总统都于1959年公开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过“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的主张;然而,帝国主义和印尼国内的反动势力却并不甘心;他们在准备推翻苏加诺政权,剿灭印尼共产党。
1965年9月30日,以苏加诺总统警卫部队第三营营长翁东中校为首的一批左翼军官,采取行动以求挫败右翼军人集团的政变阴 谋,但未告成功。10月1日,军人集团终于篡夺了国家权力,并对印尼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根据印尼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66年5月23日发表的
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咏梅寄情的比兴手法,缅怀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同时也鼓舞着无产阶级革命者与自己对革命终将胜利的信念。
上阕描绘深冬的梅花横斜挺立于窗前,并用拟人手法,以一个 “笑” 字展现梅花的无限风姿。梅花带着笑意绽放于 “百花” 之前,这里的 “百花” 指代万紫千红的春日景致。寒梅迎着烂漫春光,可遗憾的是,梅花的笑颜难以长久留存,到了春天便会凋零。诗人在此借梅花开放与凋零的自然景象,抒发了内心的哀悼之情。
艾地同志及其领导的印尼共产党,当时在印尼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形势一片向好,未曾想局势突然逆转,眼看即将到来的美好前景反而遭到摧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