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花映柳条
温庭筠〔唐代〕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光里花红柳绿,我闲立绿萍池畔,斜倚栏杆凝望池面细波粼粼。潇潇细雨,正像我绵延的愁绪。
近来他的书信越发稀疏,洞房里的寂寞,我越发难挨。暂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过这漫长春夜,只怕依旧是孤枕难眠。
注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作为调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全词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闲,一作“吹”。
凭:倚。
阑干:即栏杆。
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赏析
这首词专绘春日闺中情思,细腻勾勒出女子与心上人分别后,满是寂寞与无奈的心境。
上阕聚焦女子池畔凭栏的场景,以景物映衬心境。开篇“花映柳条”绘出春日明艳之景,末句“雨萧萧”却转作暗淡,一明一暗间暗含好景难驻的怅惘,也为女子心绪埋下伏笔。中间“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的一连串动作,核心在一个“闲”字——她凝望池波,却全无赏景的兴致,这份漫不经心恰是内心百无聊赖的直接写照。
下阕深入刻画女子深闺怀远的孤寂,将离情逐步具象化。换头“近来音信两疏索”七字,直接点破相思的根源:彼此音信日渐稀少,这份疏离成了她寂寞的开端,后续所有心绪皆由此生发。“洞房”本应是
创作背景
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致使“累年不第”仕途上的失意。于是他常年流连沉溺在秦楼楚馆、烟花巷柳之地,观察她们的一举一动,与她们沟通,感受到了她们相思缠绕的苦楚和望穿秋水的无奈。此词即为表现女子闺怨而作,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简析
《酒泉子·花映柳条》是一首写春日闺情的词篇,抒写一位女子与相爱之人分别后寂寞、无奈的心情。词的上阕写女子在池上凭栏闲望,全不觉得赏心悦目,体现出其百无聊赖的内心感受;下阕写她深闺怀远的寂寞。全词以外显内,用女子的行动来表现她内心世界的空虚寂寞与无限惆怅之情。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415篇诗文 ► 485条名句
洛阳女儿行
王维〔唐代〕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