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蚕麦二首·其一

苏辙 苏辙〔宋代〕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认为自己太过疏懒而遭人嫌弃,好在老天怜悯,还肯照顾我这贫病之人。
桑蚕吐丝作茧,冬裘也已经准备妥当,田里的麦子都慢慢成熟了,很快就能享用新鲜出炉的汤饼了。
早上很早就外出采桑,清凉的露水湿了鞋袜;捡拾麦穗,日暮方归,尘土满身。
到了收获的时候,村中家家都不辞辛苦筹办秋社祭祀活动,我也会典当物品,借钱买来贡品,并开心地像乡邻们那样,表达自己的一片诚心。

注释
疏慵:疏懒,懒散。
自分:指自料,自以为。
可怜:怜悯。
贫病:指穷且病;既穷且病的人。
具:备。
撷桑:采摘;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蚕麦二首·其一》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开篇在自我解嘲中透露出一种生活的苦涩与坚韧;接着描写农家生活的具体场景,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自给自足和对季节变换的敏锐感知;而后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艰辛;最后则揭示出农家在丰收后不忘感恩与团结的精神。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不仅是对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勤劳、坚韧、感恩与团结精神的颂扬。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01篇诗文 ► 83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脍 同: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苏轼 苏轼〔宋代〕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