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其一
王昌龄〔唐代〕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陵的一位少年游侠,在长亭为他人饯行。
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呈报紧急公文的信使骑着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
听说这是一道来自边关的紧急军事文书,传来了匈奴侵扰井陉的消息。
少年得知后浩气冲天赶赴危难,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逐鞑虏,“刻石燕然”。
注释
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
侠:侠客。
年少:年龄少小。年轻。
送客:送别宾客。
过长亭:走过长亭。有说‘短长亭’。即短亭和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供行人休息或离人饯别之用。
长亭:古时每十里所设
赏析
“少年行”是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
“西陵侠少年”,其名源自汉代帝王陵寝多聚长安西北之地,故地以"西陵"著称,此地亦传颂着众多富贵不羁、行侠仗义的少年英雄。此句精炼勾勒了主角身份——一位出身西陵的热血少年游侠。
“送客短长亭”,此句绘就了一幅古代离别图景,"短长亭"错落路侧,为旅人送别休憩之所,五里一短,十里一长,见证了无数依依惜别。少年游侠以其慷慨大度、广结善缘,每有远方来客辞行,必亲至亭中,设宴饯行,尽显侠骨柔情。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转而笔触驿路
简析
《少年行·其一》是一首边塞诗,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此诗以“西陵侠年少”开篇,展现了少年游侠的英勇与不羁。他送客至长亭,青槐夹道,白马飞驰。随后,边关急报传来,单于侵扰井陉,少年气概高昂,毅然赴难,彰显其忠诚与勇敢。最后“谁顾燕山铭”更是豪气干云,铮铮有声。整首诗反映出盛唐强盛的国威和广大有志之士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11篇诗文 ► 180条名句
上阳白发人
白居易〔唐代〕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潼关吏
杜甫〔唐代〕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春雪
韩愈〔唐代〕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