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放歌行
王昌龄〔唐代〕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征草泽,微臣献谋猷。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毋丰羞。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可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向南渡过洛阳的渡口,向西眺望京城的座座楼阁。
天子坐在明堂里处理朝政,每月初一诸侯都来朝拜。
清雅的音乐在千家万户响起,皇帝的恩德遍布天下九州。
祥瑞的云彩从东方飘来,广阔地环绕着太阳流动。
太平盛世里最看重议论治国之道,舞文弄墨又有什么用处呢?
朝廷下诏书征召民间贤才,我这小臣便来献上治国的计谋。
官员们像星星般密布,我向各位贤能大臣行礼参拜。
依附权贵不是我要做的事,参与文赋创作姑且慢慢停留。
幸运地被贤才赏识,我才摆脱了平民的身份。
如今放声歌唱这首诗,来慰藉心中忧国忧民的愁绪
简析
这首诗先以明堂朝会、清乐绕梁、庆云抱日,勾勒出盛世王朝的恢宏气象,尽显天下升平的氛围。继而转入自身境遇,写应诏献谋、得国士赏识脱却平民身份,却明言“望尘非吾事”,守持不附权贵的操守。末句以谋数斗禄奉养家人、愿遂理想便足的期许收束,在盛世际遇中见淡泊本心,既藏报国热忱,又无追名逐利之态,情志真切,格调清朗。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12篇诗文 ► 179条名句
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温庭筠〔唐代〕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胜曲尘 一作:蒙曲尘)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山石
韩愈〔唐代〕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