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生为七尺男儿却一生无所成就,如今满头白发,牙齿将要脱落,实在值得惋惜。
回想当年我献三大礼赋于皇宫,为皇帝所赏识,自己也奇怪竟一日之间便声名显赫。
集贤殿的学士们站立围观者密集众多,排列像堵墙,争相观看我在中书堂下笔应试文章。
以往的时候以文彩惊动君王,而如今却因饥寒交迫奔走在路旁。
晚年时把自己的真情托给年轻的同僚,而他们却当面推心置腹,背地里把我嗤笑。
告知你们这些世俗的世间小儿,我无心与你们争竟好恶,请不要相互猜疑于我。
注释
莫相疑:不要相猜疑。
男儿生无所成:意谓男子汉大丈夫生
这首诗作于唐永秦元年(765年)辞掉严武幕职后,杜甫居草堂之时。唐广德二年(764年),严武复镇成都后,杜甫应邀入幕,于唐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初二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草堂,作此诗一为一吐心中的积郁与不快,二为向幕僚们表明自己的心志。
此诗十二句。前六句追忆往事,后六句感慨日暮途穷及世态炎凉。从诗中可以看出,在严武幕府中的生活给杜甫留下很不愉快的印象。王嗣奭据《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分曹失异同”,认为杜甫”似与诸公不合而归”,而他与同僚不合的原因有三:“与严公故交,一也;才高,二也;部郎官尊,三也。犯此三忌,宜致参商。”杜甫犯此三忌,又屈居幕府、受制于人,就势必要遭到同僚中轻薄之徒的嫉妒和轻视了。
诗就自伤老大发端,定下一个悲怆痛楚的调子。“忆献三赋”以下六句,陡转笔锋,极写昔日的荣宠。天宝十载(751年)正月,唐玄宗祠太清宫、太庙,祀南郊。杜甫作《三大礼赋》,投延恩匦以献,玄宗见了很赏识,使待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