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听说黄山的胡公养着一对白鹇,原来是家鸡孵化的。它们从小就被驯养得十分亲近人,全然没有惊惶猜忌之心,用它们的名字呼唤,都会飞到掌心取食。但这种鸟性情正直,格外难以畜养,我平生酷爱白鹇,终究没能得到。而胡公特意取出白鹇赠送给我,只要求我写一首诗。我听闻后满心欢喜,正契合我长久以来的心愿,于是提笔挥毫,连声赞叹,一气呵成写下此诗相赠。
请允许我用一对洁白的玉璧,换取您的这对白鹇。
白鹇的羽毛洁白如锦,连白雪都自愧不如它的容颜。
它在澄碧如玉的潭水中照影,在琪树枝间梳理羽毛。
夜晚在清冷的月光下静栖,清晨在落花间悠闲漫步。
诗人素来喜爱禽鸟,在收到胡晖所赠白鹇后,写下《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诗中极力颂扬白鹇的高洁纯美与超脱不凡,借此寄托自身志趣;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胡公以诗作、禽鸟互赠的真挚情谊,暗含诗人与众不同的生活追求与独特审美见解。
诗歌首句至第四句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着重表达诗人对白鹇的钟爱,以及渴望得到它的心意,其间不断对之都进行赞美。“双白璧” 与 “双白鹇” 的并提,凸显对白鹇的珍视;“白璧”“白锦” 等喻体,皆是对之都洁白特质的称颂。因诗人对白鹇喜爱至极,便将满身雪白羽毛的白鹇,比作 “白璧”(即洁白无瑕的美玉)与 “白锦”(即雪白的丝
清代学者王琦在他编注的《李太白全集》中注说:“《黄山志》中亦载李白向黄山胡公求白鹇事,以胡公名晖,未详何据?”也有人认为: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是作于秋浦,而非徽州黄山。但是,据安徽省原徽州地区博物馆考证,认为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是作于徽州黄山。
参考资料:完善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