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

柳永 柳永〔宋代〕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草长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夜好梦,可惜被邻居家的鸡给吵醒了。匆匆忙忙骑马登上路途,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淡淡的烟气和衰败的枯草。策马前行,马笼头上的玉饰被风吹得玎玲作响,驶过结霜的树林,将那栖宿于树上的鸟惊起。冒着征途上的劳苦,自古最凄凉的就是长安道。又往前走,路过了孤村,只见楚地的天空开阔,天还没有亮。
想到这劳苦的一生,遗憾的是在芳华年少之时,聚少离多。感叹自己如同风中折断的苇梗难以停下,傍晚的云渐渐飘远。只是这黯然销魂的心情向谁表述呢。就这样一直奔波着,何时才能结束。又怎么比得上,重返帝都,不惜重金,博取美人欢心。

注释
清宵:清静的夜晚。
淡烟衰草:形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柳永早在青年时代,便赴汴京游学求仕,屡遭波折,一直未能如愿,这首词是他中年漫游古都长安郊原时对他看到的北国秋景及其内心感怀的生动记录,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子瑜·柳永周邦彦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04

赏析

  上片写匆匆赶路,融抒情于写景与叙事中。发端“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似乎出人意表,却富有生活气息。一般说来,离别之夜往往辗难眠,诗人却一枕好梦。梦的内容没提,从柳永为人及其可惜的语气看来,很可能与“佳人”有关,故恋恋不舍。古人陆行一般起程很早,所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柳永也是如此,急匆匆地挥着马鞭踏上旅途,看到破晓前朦胧月光下的景色是“泛烟衰草”,也明了秋景。接着写急行,“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一连串的动词和动态。马儿穿过霜林,跑得飞快,马蹄声和鸣珂声急疾,把栖息于巢中尚在睡觉的鸟儿,先后都惊醒得飞起来。“驱”、“触”、“过”、“惊”,这些普通的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是一首羁旅词。词的上片写词人破晓早行时看见了霜林中的栖鸟与长安古道上的孤村,又看到辽阔的南方天空尚未天明,整体气氛显得凄清萧索,情景如画;下片写他驱驱仕途,人生“离多欢少”,飘泊无定,所以又满腹牢骚。这首词写晨旅情景如淡水墨画,朦胧中透出无限凄凉况味,抒情有一唱三叹、起伏跌荡之妙,表达出词人对为宦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除夜

文天祥 文天祥〔宋代〕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苏轼〔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