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赵昌父在七月十五这天,依照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韵脚填词,词中叙述李白、苏轼的旧事寄给我,对我过于褒奖推许,还提及了与我八月中秋泛舟的约定。八月十四日,我正卧病在博山寺中,于是依照同样的韵脚填词作答,同时也寄给吴子似。

我的志向在那辽阔的宇宙,昨晚我在梦中登上了蓝天。伸手抚摸那皎洁的明月,俯仰之间,人间已过千年。又梦见你乘着鸾鸟、凤凰,遇见了苏轼和李白诗仙,相约一同登上那高寒的月宫。他们手持北斗星当作酒勺斟酒畅饮,我也有幸以渺小之身置身其中。
小歌道:神魂何等自由奔放,身体却像在安然静卧。鸿鹄一次次振翅高飞,天地间都能看见它翱翔的方圆轨迹。正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居铅山时期。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从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任上被弹劾免官,回到江西铅山他的瓢泉新居,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再度闲居生活。这首词就作于闲居瓢泉期间。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1584-1586
2、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661-662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梦境。开篇 “我志在寥阔” 一句,开门见山地道出内心所想,展现出词人志向高远、气度宽宏的特质,也点明了全词的核心主旨。正因为心怀广阔之志,才会有 “梦登天” 的想象。“畴昔梦登天” 一句,化用屈原《九章・惜诵》中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航” 的句意。词人觉得在现实里难以发挥自身才干,于是想前往广阔宇宙探寻理想中的境界。“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这两句,正是全词思想的核心所在。​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一句,写词人在梦境中飞至青天,先抵达月宫,尽情赏玩这轮皎洁明月。他在月宫之中轻抚明月,沉浸在奇幻迷离的境界里,不经意间人间已度过千年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词写梦中登天所积见,极其浪漫。上片以描述梦境为主;下片继续描写梦境,词人在梦幻中无忧无虑地畅游太空,内心充满激情,不禁小声歌唱起来。末尾写一梦醒来,终有不得志的惆怅要与友人诉说。全词充满瑰丽丰富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显现出光彩夺目的浪漫主义色彩。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南春·波渺渺

寇准 寇准〔宋代〕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张先 张先〔宋代〕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 苏轼〔宋代〕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