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
白居易〔唐代〕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季节交替,景物变换,都在催促我变老,壮年的牙齿和美丽的容颜都一去不回了。
因为年老体弱旧病复发,漫漫长夜中夜不能寐,更多的愁绪席卷而来。
膏明焚烧因为他多事,沉默的大雁最先被煮了,因为它没有鸣叫之才。
祸福我没办法掌握它,不如暂且借杯中之酒消解愁情。
注释
穷阴:指冬尽年终之时。
爇:焚烧。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简析
《岁暮》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感叹时间紧迫,青春易逝,一去不返;颔联进一步描述了年老体弱、疾病频发、新愁不断的生活状态;颈联以膏火自焚、雁因不鸣而被烹为喻,表达了世事无常,有时多事反招祸,有才未必得志的无奈;尾联则体现了诗人面对这些无常时的豁达与自我宽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诗人在岁暮时节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90篇诗文 ► 1876条名句
哀江头
杜甫〔唐代〕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一笑 一作:一箭)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