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自纪篇·节选
王充〔两汉〕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而行苟离俗,必与之友。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常曰:“世可效仿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充,会稽上虞人,字仲任。他为人清高持重,交游必定选择朋友,不喜欢随意结交。所结交的人即使地位低微、年纪小,只要行为合乎世俗规范,就必定与他交朋友。他性情恬静淡泊,不贪图富贵。被上司赏识时,即便越级提拔也不羡慕高官。不被上司了解时,即便被贬黜压抑,也不怨恨低位。担任县吏时,从不挑剔回避职责。他常说:“世上值得效仿的,没有超过孔子的。孔子做官时,从不回避职责。他做管理牛羊的乘田、管理仓库的小吏时,没有忧闷的心情;担任司空、相国时,也没有得意的神色。他担忧德行不够丰厚,而不担忧爵位不够尊贵;以名声不显赫为耻,而不厌恶职位不升迁。世上若能识别善行,即便地位卑贱也会显达;若不
简析
王充为人清高持重,交游重行为而非地位,性情恬淡不贪富贵,仕途顺逆皆能保持平和心态,任职不避职责。他以孔子为榜样,主张重视德行而非爵位,强调善行终会显达,若社会无法分辨是非,即便尊贵也会蒙羞,倡导低位者亦当保持高尚操守,体现其重德轻位、崇尚真才的价值观。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8篇诗文 ► 335条名句
弃妇诗
曹植〔两汉〕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
光荣晔流离,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下与瓦石幷。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抚节弹鸣筝。
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
斗鸡诗
刘桢〔两汉〕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
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行行重行行
佚名〔两汉〕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知 一作:期)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