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梅影
张炎〔宋代〕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灯。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应、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弯凉月自黄昏里升起,像洒在地上的碎影,甚至比碎影更显清绝。梅树的北枝与南枝,望去都只剩一抹似有若无的轮廓。我曾几次想折取一枝,可一背过灯光,便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倩女的精魂轻飘离开躯体,慢悠悠走出村前时,见梅花横斜在深夜的竹林边——云彩飘过,梅影也轻盈闪动,她想必会生出几分嫉妒吧。
对着铜镜,我淡淡描出蛾眉。是啊,修饰仪容,本不在外貌的美艳,而在心灵的孤高与纯洁。莫非这盈盈梅影,本是美人眉心那朵梅花妆的印记?任凭高楼上《梅花落》的曲子吹了又吹,它也全不在意。啊,它又像人们在海上燃亮犀角时,惊见水中珊瑚忽然灵动起来。我看着、猜着、想着,酒意渐渐消退。待一切
赏析
古人将梅、兰、竹、菊称作“四君子”,其中梅以纤尘不染的高洁雅致,历来为世人称颂。古人所言“梅以韵胜,以格高”,正是对其品性的精准概括。古今咏梅诗词众多,而张炎的这首咏梅词却独具匠心——它超脱梅的形质本体,专以梅影为咏叹对象,意涵更在传统韵格之外。全词观察细腻、感受独特、想象丰沛,虚实交织,尤以“梅影七笔”层层刻画梅影神韵,一笔一境、环环相扣,将梅影写得鲜活灵动,这七笔分布于词的上下片,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第一笔为“清绝影”,见于上片开篇。词以“黄昏片月”起笔,延续古人咏梅影先写月的传统,为梅影登场铺垫氛围。继而以“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绘影:先以“碎阴”比喻梅影
创作背景
南宋末,很多词人四方流寓,结友作词,如梅、水仙之类,主要是反映保持个人清操,和厌憎政治上炙手可热的权势,国事不可问,于是这些词人把眼光转向自身的兴趣和情操,自相安慰。词人张炎另辟蹊径,作《疏影·梅影》。
参考资料:完善
1、
胡晓明主编.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554.
2、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61.
简析
词的上片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梅影:以满地碎阴写梅影、以“疑有疑无”的幻象写梅影、以传奇故事写梅影、以过云写梅影,赞扬梅难于折曲的品格;下片以镜中美女写梅影、以春痕写梅影、以水中珊瑚写梅影、以香雪比梅,赞扬梅又香又洁白的品格。全词观察细腻,感受独特,想象丰富,超脱了梅的形质本体,其意似在韵格之外。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328篇诗文 ► 210条名句
卜算子·答施
乐婉〔宋代〕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代〕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