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江风随落帆渐止,极目远望,水天相连。
寺中白昼仍静谧,寺中传来钟磐之声,在深秋的寒风中听起来更加清越。
我因风停留在此地,拄着手杖登到高处,细数寺宇相连的屋檐。
也时常在路上遇到一些山中幽人,与他煮茶共饮,相与闲谈。
我曾经登上高地,那秋日落霜的树梢都可以顺手牵到;凭栏远望,看那江潮上涨。
我凭栏远望,帆影渐移永正县境,飞鸟掠过建康古城。
想那山中的樵夫,把砍柴时采得的楮树菌拿回家,做成具有南方风味的羹汤。
粳米莹白如玉粒,但想到我白领朝廷俸禄,不禁油然而生惭愧之情。
突然从草木丛生的土地祠传
元丰三年(1080)春天,黄庭坚罢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到汴京(今河南开封)改官,得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他从汴京起程归江南,先回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乡里,然后赴任,一路上写了许多纪游诗。这首诗为途经真州(今江苏仪征)阻风游长芦寺作。
参考资料:完善
秋天,他从汴京起程归江南,先回洪外分宁(今江西修水)乡里,然后赴任,一路上写了许多纪游诗。这首诗为途经真州(今江苏仪征)阻风游长芦寺作。伯氏,指黄庭坚之兄黄大临,字元明。长芦寺,据《传灯录》记载:“真州长芦崇福禅院祖印禅师,讳智福,江州人。四处住持,胜缘毕集。三十年间,众盈五百。”可见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寺院。这首诗依黄大临的诗韵而作,故称次韵。在《山谷外集》卷八中,有一首题为《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的诗,作于这首诗之前,韵脚也和这首诗相同。喜欢写次韵诗,是黄庭坚诗的特点之一。
这首诗写长芦寺下所见所遇,抒发了归江南故乡的喜说心情。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前四句先写长芦寺的外景,从视觉和听觉定明了季节,环境。随后八句作者写了自己游览的情景。接着四句写的是作者行于山中的联想。最后四句便从思归乐的叫声中,想到自己正在回乡的路上,不禁万分高兴。这首诗笔力雄健而自然。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