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落日将没于岘山之西,喝醉酒的我反戴着帽子,在花下醉态可掬。
襄阳的小儿一起拍着手在街上拦着我高唱《白铜鞮》。
路旁的人问他们所笑何事?他们原来是笑我像山公一样烂醉如泥。
提起形如鸬鹚颈的长柄酒杓把酒添得满满的,高举起鹦鹉杯开怀畅饮。
百年共有三万六千日,我要每天都畅饮它几百杯。
遥看汉水像鸭头绿一样的颜色,好像是刚酿好还未曾滤过的葡萄酒。
此江之水若能变为一江春酒,就在江边筑上一个酒糟台。
学着历史上的曹彰,来一个骏马换妾的风流之举,笑坐在马上,口唱着《落梅花》。
车旁再挂上一壶美酒,在一派凤
此诗是李白的醉歌,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以醉态为镜,却以诗意之瞳洞察世态,深思万物之奥秘。开篇巧妙援引晋代山简醉卧襄阳、夜归习家的典故,彼时山简以酒会友,醉态可掬,民谣传唱:“日暮归途倒载身,酩酊之间世事浑。犹能跨马驰如风,白接篱帽反戴尘。”李白借此自况,描绘自己于黄昏时分,醉意阑珊,归途中被孩童嬉戏围观,欢声笑语溢满街巷,而他本人却全然不顾,尽显狂放不羁之态。
他言笑人生短暂,百年光阴不过三万六千日,当以日饮三百杯为乐,尽享今朝。酒酣耳热之际,他迷离的目光穿透尘嚣,远望襄阳城外汉水碧波荡漾,恍若新酿之葡萄酒,色泽诱人,令人遐想连篇:若能将这滔滔江水化作春酒,其酒曲堆积之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自巴蜀东下。开元十五年(727年),在湖北安陆和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韩朝宗在襄阳任荆州长史兼东道采访史。李白往谒求官,不遂,乃作此诗以抒愤。
参考资料:完善
《襄阳歌》是一首七言古诗,为一曲“醉歌”。诗人触事遣兴,借人写己,充分表现出蔑视功名富贵、追求放浪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也流露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这首诗一方面让人从诗人醉酒的飞扬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中,领受到一种精神舒展与解放的乐趣;另一方面,它赋予了生活一种“喜剧色彩”,从而能加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全篇语言奔放,充分体现出李白富有个性的诗风,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