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 李涉〔唐代〕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 一作: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参考资料:完善

1、 任新昌书,胡明军绘. 书画千家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11.
2、 许图南.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教学与进修, 1981.07.02

赏析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李涉被贬夷陵宰,遇赦放还,漫游吴越到镇江鹤林寺时。 诗人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于是欣然题诗于寺院墙壁之上。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许图南.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J].高校教育管理, 1981(02):62-64.
2、 黄为之,杨廷治主编·诗词里的中国故事 元明清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20.01
3、 中华诗文经典诵读编委会·中华诗文经典诵读 初中卷 七年级·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06

简析

  《题鹤林寺僧舍》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便说自己终日昏沉,靠饮酒来自我麻醉,打发时间;次句承接首句,写登山。因为终日昏昏,所以春天不知不觉地过去;三、四句写山中,因逢僧闲话,所以得到半天的清闲。整首诗对照鲜明,以此反衬出诗人对世间扰攘肮脏的厌恶,显示出其心情的沉重;诗中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以一种悠闲的语气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李涉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113篇诗文 ► 1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莲曲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杜陵叟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曲池荷

卢照邻 卢照邻〔唐代〕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