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壁

佚名 佚名〔宋代〕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暖烘烘 一作:热烘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团乱蓬蓬的茅草燃烧起来,突然间火焰冲天,又顷刻间烟消火灭。
倒不如炉子里塞满的烘干烤熟的树根,烟火缓慢地燃烧着,整个屋子都很暖和。

注释
题壁:据《宋诗纪事》卷九十六记载,这是题写在嵩山峻极中院的法堂后檐壁间的诗。
茅草:即“白茅”,各种可用于或适于盖茅屋屋顶的常见高杆粗禾草的泛称。
蓦(mò)地:出乎意料地;突然。王玉峰《焚香记·辨非》:“怕有奸人蓦地生恶意,乘机就里施毒计。”
争似:怎似。煨(wēi):用微火慢慢地加热烘干烤熟。
榾(gǔ)柮(duò):树根。
漫腾腾地:缓慢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无可考。据《贵耳集》记载:嵩山极峻法堂壁上有一诗,即此诗,大约成于北宋年间。

参考资料:完善

1、 (宋)谢枋得选;张凌翔解译.千家诗全鉴 典藏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6:第231页

赏析

  此诗用朴素粗犷的笔调,逼真地刻画出了茅草和榾柮两个生动的形象:一个风风火火,张牙舞爪,却无所作为;另一个不慌不忙,扎实行动,使人受益。全诗语言浅显,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尽管带有打油诗的意味,却风格朴拙,意蕴深远。

  全诗可以分开来看,上下两句写的是两种不同的火:一种是野地里,一团乱蓬蓬的茅草燃烧起来,看似来势凶猛,一瞬间便可烧红半边天,但是也在一瞬之间,乱茅草就烧完了,火势自然不能随之延续,也就迅速的灭了。“蓦地烧天蓦地空”,两个“蓦”字,突出地表现了一团浮躁虚夸的茅草,来得快也去得快,闹哄哄地一场空,成不了什么气候。另外一种是在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题壁》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用朴素粗犷的笔调,逼真地刻画出茅草和榾柮两个生动的形象:一个风风火火,张牙舞爪,却无所作为;另一个不慌不忙,扎实行动,使人受益。全诗语言浅显,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尽管带有打油诗的意味,却风格朴拙、意蕴深远。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44篇诗文 ► 864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杨万里 杨万里〔宋代〕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寒食雨二首

苏轼 苏轼〔宋代〕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溪

梅尧臣 梅尧臣〔宋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