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人都知道敌人有作为自己仇敌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却不一定懂得对自己还有有利的一面。
秦国有六国为敌,因此时刻小心谨慎,使国家强盛起来;六国被灭亡后,秦国骄傲自满,不久就覆灭了。晋国军队大败楚军于鄢陵,晋国大夫范文子对此感到忧虑。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应知戒惕的意见,越发骄横起来,搞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最后被人杀死。鲁国大夫孟孙速憎恨大夫臧孙纥,孟孙速死后,臧孙纥感到忧虑;臧孙纥去孟孙速家里吊丧,哭得很悲伤,说孟孙速憎恶我,这就好像是能够帮助我治病的良药,现在孟孙速死了,没有了药物,我也无法久活。明智的
关于这篇作品的文体,说法不一。《柳宗元集》把它列入吊赞箴戒类,《柳宗元诗文选注》则说它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可是从作品总体看,除开头四句是杂言而外,其余皆是四言诗句,作者最后也说“我作戒诗,思者无咎”,当以作者原意为是。
这篇作品,明确提出“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辩证观点,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敌存而惧,敌去而舞”的形而上学观点。对立与统一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便没有事物,这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规律。柳宗元早在一千多年前,能有这样的真知灼见,难能可贵,充分表现了一位思想家、政治家的眼力、胆量和气魄。
柳宗元的远见卓识,不是从天上掉下
此文是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819年)所作,是作者针对当时时政有感而发所作的一篇哲理短文。唐宪宗执政前期,对藩镇连续讨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一度出现“中兴”现象。但是很快统治者便沉湎于已取得的成果,开始沉迷欢宴,崇尚奢靡,大兴土木。柳宗元面对如此时局,心中充满忧虑,因此写此文,劝勉执政者要居安思危,勤勉慎行。果不出柳宗元所料,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便被宦官陈弘志所杀。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