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姥矶诗
何逊〔南北朝〕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平静的江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沿江远眺,两岸炊烟袅袅,尽收眼底。
我与友人一同沉醉在这幅动人的山水画卷中,离乡的愁绪仿佛也被暂时抛却。
滔滔江水、漫漫沙滩与峻峭崖壁相连成片,两岸的层峦叠嶂则被沉沉暮霭轻轻笼罩。
我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心底渐渐被深深的悲哀填满。
注释
慈姥矶:地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北四十里,突出于长江中。矶,突出于水边的山石。
遥岸:远处的江岸。
安流:流淌着的平静的江水。
平沙:广阔的沙原。
连山:连绵不断的山峦。
客:飘泊在
赏析
晋初左思曾言“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道出了六朝人对山水的独特美学认知。在他们眼中,自然山水相较“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的音乐,更能宣泄内心苦楚,带来审美愉悦。也正因如此,六朝不仅诞生了山水诗派,更真正塑造了山水的意境之美,何逊的《慈姥矶》,便是这类诗作的典型。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诗中山水之境与人生之境浑然相通。身处羁旅、满怀乡愁的诗人漫步江边时,眼前骤然铺开一幅轻柔静谧的暮景:蔼蔼暮烟自远岸升起,如清风托着白纱,娇柔朦胧;平静江面之上,夕阳洒下红宝石般的光彩,晚风拂过,波光粼粼。大自然似敞开母亲般的怀抱,轻轻抚慰游子孤独的心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辞家远行,友人送他到慈姥矶(在今安徽当涂县北)后即乘舟归去,诗人远望友人归舟,思乡之情油然浓烈起来而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振标·中国古代名篇分类精赏 第1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04
简析
《慈姥矶》是一首五言律诗,为一首抒发别情的诗。诗的首联写夕阳美景;颔联写借赏景以解去乡之忧愁;颈联写继续赏景解忧;尾联写这忧愈解愈甚,不能自已。这首诗写景状物,细微贴切、层次井然、步步深入,创造出山水的意境美,使得诗人对友人与故乡的真情挚爱,跃然纸上。
何逊
何逊(466年—519年),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135篇诗文 ► 81条名句
行京口至竹里诗
鲍照〔南北朝〕
高柯危且竦,锋石横复仄。
复涧隐松声,重崖伏云色。
冰闭寒方壮,风动鸟倾翼。
斯志逢凋严,孤游值曛逼。
兼途无憩鞍,半菽不遑食。
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许允丑妻
《世说新语》〔南北朝〕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庞参拔薤
《后汉书》〔南北朝〕
庞参为南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参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