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与可墨竹·并叙
苏轼〔宋代〕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
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
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
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
谁云死生隔,相见如龚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朋友文与可给一位道长王执中画了一幅墨竹,并对王执中说不要让别人题字,等苏轼回来后,让苏轼在画边作诗。与可死后八年我才回来,见到这幅画,在上面赋诗一首。
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人豪放如此洒脱不羁。
诗词造诣声名远扬,草书艺术成就高,可与怀素比肩;画竹子也能形神兼备,画出其神韵。
竹子似乎每时每刻都从树木和石头中长出来,荒诞离奇超乎常理之外。
世人都认为此画可作珍宝,但只有我才能真正欣赏期中妙处。
自古知音难寻觅,倏忽之间你等我太长时间。
谁说咱们生死相隔,即便如此不耽误你我成为知音。
简析
《题文与可墨竹·并叙》是一首五言古诗,序文说明此诗是为悼念友人文与可并赞赏其墨竹画所作。此诗高度赞扬了文与可的才华,称其不仅在诗文、书法上造诣深厚,更在墨竹画领域达到极高的境界,他的画作超凡脱俗,超出常人想象;诗人自认为是文与可艺术的最大赏识者,感叹知音难遇,遗憾文与可早逝,未能亲眼见到自己为其画作题诗;最后以生死相隔却精神相通的典故作结,表达了对文与可深深的怀念与敬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13条名句
凤归云·向深秋
柳永〔宋代〕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苏轼〔宋代〕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更 一作:又)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