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陈子昂 陈子昂〔唐代〕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信关胡马冲,亦距汉边塞。
岂依河山险,将顺休明德。
物壮诚有衰,势雄良易极。
逦迤忽而尽,泱漭平不息。
之子黄金躯,如何此荒域。
云台盛多士,待君丹墀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峡口山位于辽阔大漠的南边,横跨塞北,是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分界线。
远望去,山形千姿百态,小山坡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极目远眺,山峦叠嶂,千姿百态。从近处来看,整座山的颜色却没有太大的差异。
山势雄奇险峻,孤峰耸立,山体逶迤绵延,曲折往复。
峡口山一带是是胡马奔袭的通道,也是中原边塞的屏障。
但守卫边关不能仅靠山河的险峻,将士顺服、政治清明才更为重要。
再强大的事物也有衰败之时,再雄伟的态势也容易走到尽头。
山势连绵起伏,消失在辽远的天边尽头,大漠空旷平坦,却变动不息。
乔知之、王无竞啊,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意为:峡口山位于辽阔大漠的南边,横跨塞北,是中原和夷狄的分界线。山上乱石杂生,怪石嶙峋,但小山坡上却葱葱郁郁,草木繁茂。起首四句,描写峡口山的位置、总体面貌。“大漠”二字,写出了边地的空旷辽阔,而“横绝”二字则写出了峡口山横亘绵延且雄奇险峻状,起笔不凡。山上虽然乱石穿空,却也林木葱茏,荒凉景象中亦有一些绿色,让人眼前一亮。

  “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意为:远望山形千姿百态,近看全山毫无异色。山势雄奇险峻,孤峰耸立;山体逶迤绵延,曲折往复。此四句继续描绘峡口山的特征,先从远近两个角度状写山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在唐代,由于统治者奖励军功,“新及第人,例就辟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缘幕府摄级进身”(胡震亨《唐音癸签》),从戎边塞成为士人建功立业的主要途径之一。陈子昂生性慷慨豪侠,对于驰骋疆场更是素来向往,因此,从戎边塞也就成为其政治热情与功业欲望的刺激因素。武后垂拱二年(686),陈子昂任麟台正字期间第一次从军,出征西北平定仆固始叛乱。他在同乔知之、王无竞驱马越过边塞要冲峡口山时,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邓诗萍主编. 唐诗鉴赏大典 1[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43-44.
2、 张志勇著. 唐诗性格[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9:7-8.

简析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写诗人随从乔知之北征途中,穿越峡口山时的所见所思。开头八句描写峡口山奇险突兀、绵长而曲折的地形和景色;“信关”以下六句发表议论,诗人认为山川的险要不足依恃,只有清明的政治才是守国的根本;“逦迤”二句再写地形,给人以行进之感,并由逼仄转为开阔;结尾四句写乔知之等人志向高远,富有文才,但因远隔君恩,只能投身到荒远的边塞,诗人对此郁愤不平,对友人遭受不公待遇深感同情。全诗从峡口山的地势引出国势强弱变化的议论,再从景观的变化转到对乔知之等人身处绝域的关注,写景、议论、述怀随思绪的变化引申,而在转折中又见重叠反复之意,完全打破了情景理顺序分咏的常见格局。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54篇诗文 ► 3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筹笔驿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李贺〔唐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