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

柳永 柳永〔宋代〕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十六洞天,世外九天,仙女舞班,麒步稳称,舞步轻妙,破彩云。何处可摸到云台之轩。
昨夜仙女麻姑陪同参加宴会,又说仙山蓬莱东海的清澈不深。仙女麻姑曾数次到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弄其云涛而见其负山之金龟。

注释
巫山一段云:词牌名。
六六真游洞:即三十六洞天,道家称神仙居住的地方。
三三物外天:即九天。
九班麟稳:即九仙。
云轩:神仙所乘之车。
麻姑:女仙名。
蓬莱:仙山名。
金鳌: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神龟。通常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头尾似龙,身似陆龟,全身金色,生活在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北宋王朝尊崇道教,这组词中提到的“真游”“天书”“河清”等,很可能与宋真宗一手导演的“天书”事件有关。这五首词当是宫观斋醮,或是天庆、先天、降圣诸节日宴集时所演奏的道曲的曲辞。根据第二首谓再降“天书”,乃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天禧三年夏四月“辛卯,备仪仗至琼林苑迎导天书入内。”“壬寅,召群臣诣真游殿朝拜天书。”“丁酉,知宁府丁谓言,中使雷允恭诣茅山,投进金龙玉简。设醮次,七鹤翔于坛上,上作诗赐谓。”这五首词即作于天禧三年。此词为其中第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叶嘉莹 顾之京·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5
2、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简析

  这首词描绘出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景象,展现了洞天福地超凡物外的神秘与美妙。整首词意境幽渺、语言华美,词中咏游仙、仙境、仙人、仙游、仙踪,境界无限,想象奇诡,充满了对仙境的向往与赞美,写出“凡人”视角中壮丽而神奇的“仙界”,写来颇有气势。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36篇诗文 ► 156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苏轼 苏轼〔宋代〕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张孝祥 张孝祥〔宋代〕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人谈读书

朱熹 朱熹〔宋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