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武阳君爱鸟

苏轼 苏轼〔宋代〕

  吾昔少时,所居之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所居住的房子,前面有竹子、柏树和各种杂花,它们丛生在一起,长满了整个庭院,很多鸟在花木丛中筑巢。武阳君厌恶杀生,家中的儿童、婢仆都不得捕捉小鸟。几年间,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弯下腰就可以看到雏鸟。又有四五百只桐花凤,飞翔聚集在花木丛里。这种鸟羽毛极为罕见珍贵,但却十分容易驯服顺从,从来不畏惧人。乡里人偶然见了这景象,把这当作奇怪的事。这其实没什么,我们不凶狠并真诚地对待它们,使它们信任异类。有位老农说:要是鸟雀的巢筑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被蛇、鼠、狐狸、猫头鹰、老鹰所侵扰。人既然不杀鸟雀,那么它们就自然亲近人,是想避免这种祸患。从这件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文通过写一个庭院因主人不杀生而吸引珍稀鸟类栖息的和谐景象,映射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庭院中竹柏杂花生,众鸟安居,尤其是桐花凤等珍稀鸟类亦能与人亲近,展现了“不忮之诚,信于异类”的哲理。通过野老的言论,进一步揭示了鸟类选择近人筑巢是为了避免蛇鼠等天敌的侵扰,暗示人类对自然的友善态度能吸引生物亲近;最终以“苛政猛于虎”作结,深刻批判了残酷统治对人民的伤害,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隐喻为社会治理的镜鉴,强调了仁爱与和谐的重要性。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1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情似游丝

周紫芝 周紫芝〔宋代〕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游 陆游〔宋代〕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