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忆起昔日宫廷里的池苑,旧日宫乐入耳的瞬间,无限凄凉便涌上心头。其中藏着多少当年梨园的旧调,一声声都让我这白发人,难承往事勾起的愁绪。
乱世里,杏花无处躲避,只能独自倚着荒野静静绽放,无人欣赏,也无人怜惜。唯有御沟里的流水,知晓人心底的哀伤。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
池头:犹池边。
管弦:指管弦乐。
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
通篇字句皆染哀婉,凄切之情溢于言表,深沉的爱国情思贯穿始终。汴京本是北宋故都,上源驿更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奠定赵宋基业的发祥地。可“靖康之变”后,这片故土沦为金人疆域。当韩元吉踏入故都与发祥地,面对依旧的江山、已非的人物,难掩凄然,悲从中来。
词的上片借一段历史旧事抒怀,情境与当下痛切相合。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洛阳,曾于凝碧池设宴,强令唐宫梨园子弟奏乐,子弟们皆欷歔落泪,乐工雷海青更掷乐器西向恸哭。王维彼时被囚,闻此情景作诗,描摹战后深宫荒凉,倾诉自身哀苦。韩元吉此词的构思与措辞虽受王维诗启发,却因直接身处矛盾核心,心灵震动更甚,所写矛盾
胡可先《韩元吉年谱》系此词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席间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
参考资料:完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之僧智仙也 一作:山之僧曰智仙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