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王禹偁〔宋代〕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年寒食节我留在商山,商山里的风情光景也令人喜欢。
年幼的孩子靠近花朵逗弄蝴蝶,民家住户依傍树木系上秋千。
原野清晨的葱绿植被刚经过雨水洗涤,街巷迎来春日的光景方才熄灭陈年烟火。
即使自己身担副使官事清闲也不要感到惆怅,酒钱里还是有撰写碑文得来的钱。
注释
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可怜:令人喜欢,讨人喜欢。
稚子:幼儿,小孩子。
撰:写。
创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抗疏直言为徐铉辩诬,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这首诗作于淳化三年(992年)寒食节,这是他贬官商州后过的第一个寒食节。
参考资料:完善
1、
胡光舟,张明非主编·新编千家诗·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5
2、
吴振标主编·中国古代名篇分类精赏(第一卷)·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年04月
赏析
《寒食》是一首朴素明快的诗,实实在在有点白居易的风格。这首诗如一幅风俗画,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抒发了欣欣的喜悦和淡淡的忧烦。
这首诗的首联两句点明了诗人此番过寒食节的时间、地点及当地的风光。“今年寒食在商山”,也就是说去年寒食在宋都汴梁,透露出人事变易,今非昔比的感慨。他从繁华的京都贬到这荒僻的山城,从清高的京官降为闲员团练副使,这个落差很大,生活和感情上难免有无可奈何的苦闷,所以在他这时期的诗作中牢骚、思归之句,触目皆是。以前他对宫廷生活的奢侈靡费十分不满,此时他甚至认为官吏是老百姓的蠹虫,他虽然做了官,却又羞于做官。他守正不屈,宠辱不惊,又出身农家,能随遇而安,
简析
《寒食》是一首七言律诗,为一首风物诗,写的是寒食的节俗和自然人文风光,诗中流露出思念京都汴梁之情,亦描绘了商州的风士人情,反映出诗人在无奈的清闲中自得其乐的情绪。此诗首联点明诗人此番过寒食节的时间、地点及当地的风光;颔联两句写山乡的风情;颈联两句写山乡的景色;尾联两句写诗人当时的心情。全诗语言浅切,层次清楚,叙述从容连贯,没有突兀惊人的意象,也没有跳荡的表现,色彩鲜明但并不浓腻。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大臣。王禹偁世为农家子,9岁能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成武县(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主簿、右拾遗等职。献《端拱箴》,又献《御戎十策》,太宗大加称赏。拜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淳化二年(991年)以庐州尼道安诉讼徐铉案受牵连,坐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咸平元年(998年),预修《太祖实录》。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以禹偁议论轻重其间,落知制诰,出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有“屈于身兮而不屈其道,虽百谪而何亏”之语。咸平四年(1001年),徙蕲州,病卒。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649篇诗文 ► 209条名句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宋代〕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悲难诉 一作:悲如许)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汉宫春·梅
晁冲之〔宋代〕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