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坚硬的事物容易折断,而看起来柔软的事物往往生命力顽强。如果不相信就张开嘴看看,舌头完好无损牙齿却已脱落。
两边的槽牙已经掉光,中间的切齿也开了个大洞。孩子们不要笑我稀落的牙齿似狗洞,这洞可以供你们进出耍着玩呀!
注释
阙:同“缺”。
两边厢:两旁;两侧。
儿曹:指晚辈的孩子们。
狗窦:狗洞。
从:任凭。
参考资料:完善
此次创作于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被罢官后到上饶带湖一带隐居。南归以来数十年,眼见刚强不阿的正直爱国者,一个个被从政治舞台,上打了下来,如力主北伐的张浚,如拒不执行妥协、误国命令的虞允文,如作者自己和他的战友。而以圆滑的投降理论取媚最高统治者的主和派人物,则被委以高职,官运亨通,富贵长存。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政治”。于是辛弃疾只好在嬉笑嘲弄之中寄寓严肃的内容,于是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词人以舌在齿落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领略到的老子刚摧柔存的生活哲理。
词一上来,就推出主旨,开篇立意。这里的“刚者”与“柔者",已隐然照顾到后文的叙写落齿的事情。以下如同论说文的举证,以“不信”反领,表明了“舌在牙先堕"的事实。下片具体叙写齿落的事实,正面切题,用口语来写,显示浑朴活泼的趣味。以下更进一层,以“狗窦从君过"的反讽,嘲笑那些笑话他豁齿的“儿曹”,这表现出他的旷达,也表现出他的倔傲。这里的“儿曹”,未必只是他家里的子孙辈,而兼容了所有的年少得意之辈对于老年人的态度。在这一个层次上,可以说词人是旷达的。如果更进一步,理解到“儿曹”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8篇诗文 ► 169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