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之高三章

张玉娘 张玉娘〔宋代〕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別。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的高峻,使悄然升起的月亮显得小了。初升的明月虽然显得小,却是多么皎洁。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一日见不到他,我的心十分孤独寂寞。

  在高山的南面采苦菜,采苦菜。我是如此忧愁,该怎么忍受这种思念之情啊?

  你的意志像金石样坚硬,我的情操如冰霜一般纯洁。我们本准备订结百年好合的盟约,忽然间一朝分别,思念之情如同晨晚的云雨在心头来回翻腾,寄托千里相思只能面对同一轮明月。

注释
“月之小”二句:典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一日不见:典出《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心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一共三章,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相思和忧愁,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首章先写景,再由景及人,抒写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次章描写采苦菜的情景,表现了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忧虑;末章运用典故进一步表达诗人对美好婚姻的执着追求,揭示诗歌主题。全诗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音韵凄美,于平淡中见深情,极具艺术魅力。

  第一章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思恋之情。这里的比兴运用非常新巧、自然。山峰屹立峻高,月出山谷光明而皎洁。由景及人,女主人公想念被高山阻在远道的心上人而不见,使得她无限忧愁。忧心悄悄,写出了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元代欧阳玄读到这里,不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山之高三章》为张玉娘因思念沈佺而作。张玉娘和沈佺青梅竹马,沈佺随叔父游京求学赴试达三年之久,由此带来的相思之苦深深地折磨着张玉娘,于是她写下了众多的诗篇来抒写相思之情,其中即有《山之高三章》。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德华.寒烟疏雨愁多少——张玉娘及《兰雪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4-5

简析

  《山之高三章》是一首杂言古诗。此诗三章,运用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相思和忧愁,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首章先写景,再由景及人,抒写月光下多情女子热烈眷念满怀忧愁的情绪;次章描写采苦菜的情景,表现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忧虑;末章运用典故进一步表达诗人对美好婚姻的执着追求,揭示诗歌主题。全诗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音韵凄美,于平淡中见深情,极具艺术魅力。

张玉娘

张玉娘

张玉娘(1250 ~1277),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人。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123篇诗文 ► 1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春色深 一作:春已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出云 一作:出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 晏几道〔宋代〕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