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邹国国君喜爱佩戴长长的帽带,他身边的近侍们也都纷纷效仿,佩戴起长帽带。这样一来长帽带的价格变得十分昂贵,邹君为此感到忧虑,便询问身边的近侍们。近侍们回答说:“您喜欢佩戴,百姓们也跟风佩戴,所以价格才涨得这么高。”于是邹君先割断了自己的帽带,然后走出宫门巡视,邹国的民众们看到国君都不再佩戴长帽带了,于是全都不再佩戴。邹君没有下令为百姓制定佩戴标准来禁止他们佩戴长帽带,而是通过割断自己的帽带这一行为来向百姓示意,这可以说是先委屈自己,以此来亲近和引导民众的做法。
注释
邹: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
服长缨:佩带有长带子的帽子。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
造父曰:“唯命所从。”
泰豆乃立木为涂,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步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之,三日尽其巧。
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肊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崄,原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