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东都洛阳的依仁里,西北有座高大的住宅。
昨天宅中的主人某氏,在房舍的西边修整水井。
三五名挖井的工人,运载出井底的污泥。
泥土距水不过几尺,堆起却跟庭树相齐。
几天之后砌好井壁,把那泥土增筑井堤。
井泥所筑之堤,围绕在池塘周围,绿林掩映,曲折逶迤,煞是好看。
离开地下幽深的井穴,承受天上雨露的润滋。
寄语告辞地中水脉,顺便也向泉源道别:
“升腾到地上始料不及,往日的情势转眼皆非。
”我摆正马络头向前行,行啊行啊来自天西。
走了一天下马到此,此时正是芳草萋萋。
四
这首诗大约为唐大中十二年(858年)春李商隐由柳仲郢幕罢职回家途中所作。大中十一年(857年),义山漫游江东,后在柳仲郢幕下任盐铁推官,却很快又沦为布衣。次年二月,柳仲郢辞疾,由兵部侍郎兼诸道盐铁使被调回朝廷任刑部尚书,李商隐也因此而废盐铁推官回郑州闲居,途径洛阳,因见工人凿井,故作此篇。此时义山已经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诗人便怀着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郁抑愤懑之情,凄凉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诗题“井泥”,是取之《箜篌谣》“岂甘井中泥,时至出作尘”句意。诗人从所见普遍之“井泥”起笔,抓住“井泥”地位的变迁,“井泥”的不同作用等具体情况,努力探寻和精心推论世事的升沉变化,契合身世,娓娓道来,意深思远,哀怨感人。此诗是诗人一生坎坷遭际的哲理性概括,启人想象,给人教益。
诗人之所以能从“井泥”的升沉变化触抒出如此长篇的感慨之歌,是因为“赞皇辈无端遭废,令狐辈无端秉钧,武宗无端而殂落,宣宗无端而得位”,加之诗人自己无端而罢职,“皆天时人事,难以理推者,意有所触,不觉累累满纸,怨愤深矣”(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而这“怨愤”二字,正是贯穿诗中的一脉主线。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03篇诗文 ► 858条名句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