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唐代〕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管理驿站的官吏站在水边,农家连着竹林中的小溪。
枫林里传来社日祭神的鼓声,中午时分茅屋里响起鸡啼。
喜鹊在秋熟庄稼里鸣叫,蝴蝶在秋草垅上翩翩飞舞。
在靠近驿亭的树下,疲惫的马儿在不住地长声嘶鸣。
注释
潜水:即前河,在今安徽潜山,东南流入皖水。
驿:驿站。
候吏:管理驿站的官吏。
竹溪:竹林中的小溪。
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社日分春社秋社,此指秋社。
午时:中午前后。
晚禾:泛指秋熟庄稼。
畦(qí):田垄。
驿楼:即驿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至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之间,当时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秋社之日诗人送客至潜水驿,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5-106
赏析
这是一首写驿站送客的诗。此诗写诗人驿站送客时的所见所闻,其中首尾两联点明送客,中间四句都是写景。全诗采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乡村风俗画。
首句写驿馆的官员早已站立在潜水河的沙洲边迎接。“沙际”二字点明送别之地。接着介绍了送别之地的环境:竹溪环绕田舍,宁静清新,一派田园风光,一派水乡野趣。
颔联描绘了一幅农家画面,把乡村民俗写得有声有色。“枫林”“茅屋”是送别时所见。秋日中午,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构成一幅祥和温馨的农村安居图。
颈联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鹊噪之动衬托禾地之静,蝶飞的动景衬托晚禾秋草的静景
简析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诗人驿站送客时的所见所闻,其中首尾两联点明送客,中间四句都是写景。全诗借景抒情,诗中采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摹画出一幅乡村风俗画,绘出一片祥和之景,烘托渲染出依依惜别之情,意趣盎然。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02篇诗文 ► 591条名句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李商隐〔唐代〕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短歌行
李白〔唐代〕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