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有·九日

潘希白 潘希白〔宋代〕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帘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清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帘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戏马台古意盎然,我在竹篱边采菊酿酒。恍惚间岁月轻逝,问及今日时节,方知又至重阳。恰逢此时归来,南山依旧一片苍翠,昨夜在窗前听着风雨交织,全然没了登临游赏的兴致。心中满是宋玉般的悲秋情怀,身形也如卫玠般因忧时伤世而清瘦。
身佩红萸,却只能空对杯中酒。捣衣的砧杵声阵阵传来,裹挟着微寒悄悄浸透衣袖。秋日已所剩无几,眼前尽是残败的荷叶与枯瘦的柳枝。我勉强整理好歪斜的帽檐,不禁向着远方频频搔首。曾无数次忆起故乡的风物,尤其怀念霜冻之前、鸿雁南归之后,那莼菜与鲈鱼最鲜美的滋味。

注释
大有:周邦彦创调。小石调,调见《片玉集》。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亡后不少文人归隐不仕,词中常多有归隐抒怀之作,该词抒写了重阳节时伤秋思归的意绪。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03-304页

鉴赏

  南宋末年,国势飘摇,词人潘希白身处王朝覆灭的前夜,拒绝了德祐年间的出仕征召,以隐逸之心冷眼观世。他的《大有·九日》以重阳为引,将个人身世之叹与家国兴亡之悲熔于一炉,通篇浸透着沉郁苍凉的气韵,成为末世文人心灵的真实写照。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自古便有登高、佩茱萸、饮酒赏菊的习俗,如今亦被定为“老人节”。潘希白的这首词,并未局限于节日的寻常景致,而是借重阳意象,串联起对时局的忧虑、对隐逸的向往与对故园的思念。全词通过今昔对照、典故化用与情景交融,反复铺陈“天涯归来”后的复杂心绪,最终落脚于对乱世流离的无尽怅惘,结构上层层呼应,情感上步步深化。

  上阕开篇即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词的上阕,写采菊而知重阳节已至,接着表达向往隐逸生活的意趣。而后说秋已到而南山翠色依旧,然而夜间风雨加之人之悲秋,亦无登临之意;下阕写天气已觉寒冷,饮酒亦无兴致。整首词意境荒凉索落,满篇衰飒之气,写秋色萧瑟、岁暮人老,使词人难免不起归乡思旧之情,也有着悯时伤世之慨。

潘希白

潘希白

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人(今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中进士。存词1首。► 7篇诗文 ► 1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陆游〔宋代〕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曲玉管·陇首云飞

柳永 柳永〔宋代〕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一望 一作:立望)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孝迈 黄孝迈〔宋代〕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