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欧阳修再拜。您派来的人到了,承蒙您寄来书信,我感到十分欣慰。永阳这个地方偏僻荒远,却有很多山林美景,也曾有贤能君子在此居住。我在滁州的三年里,得以和杜博士共处,过得十分快乐,每当登高游览、观赏泉石风光的时候,总担心他会离开。后来我调任广陵,没过多久又请求调任颍州;在颍州待了一年多,渐渐感到舒适自在,但滁州的山林泉石,以及和杜博士一同游乐的时光,我没有一天不在心里记着。
如今您在滁州,能和陈君共事相处。您是明白事理的人,本来就能通晓仕途进退、处境穷达的道理;能通晓这些道理,心中便没有牵挂,这样之后,山林泉石的景色才能让人享受乐趣;而且一定要和贤能之人一同
这封书信以家常语写情谊与心境,质朴真挚。欧阳修先忆滁州三年乐事,言与杜君共赏山林泉石的惬意,及离滁后对这份闲乐的难忘,足见其对知己相伴、山水之趣的珍视。后寄言李大临,点出居滁需明进退穷通之理、无累于心,且得贤者相伴,方能真正乐享山水,既含对友人的期许,也暗含自身对处世与赏乐的通透见解。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6篇诗文 ► 1799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