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河店妪传

王禹偁 王禹偁〔宋代〕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呵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因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民吏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录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彘首 一作:猪首)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敌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赢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河店离南边的常山郡有七里远,以河名为店名。平时辽国的兵士到店里吃饭休息,(人们)不把这看做怪事。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这里的人)才防范敌兵,但是(辽兵们)并不害怕。

  端拱年中,有个老妇人留在店里。正赶上有一个辽兵来了,他把马系在门前,拿着弓箭坐着大声叫老妇人帮他打水。老妇人拿着井绳和水罐去井边,刚把井绳放下去又停住了。因为辽话称虏为“王”,她就对辽兵说:“井绳短,打不到水。我年纪老力气又不够,请王自己打水吧。”辽兵就拿着井绳系弓尾上,低下身子到井边打水。老妇人于是从后面把辽兵推入井中,骑上辽兵的马跑到郡城报告官府。马的身上铠甲都具备了,马鞍后面还悬着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五代以来,北方契丹族(辽)渐渐崛起,并常有南下之望,汉与契丹之间长期和睦相处的局面渐被打破了。北宋王朝统一南中国后,为了解除契丹人的威胁,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曾两次兴兵伐辽,企图收复五代时被辽国占领的北方大片土地,但两次均告失败,唐河一带因而成为北方边防的前线。

  探讨失败的原因,谋画进击的策略,是当时朝野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北宋朝廷重臣多畏敌如虎,纷纷向太宗上疏,主张“屈己”求和;宫居右正言的王禹偁则于端拱二年(989)献《御戎十策》,力主“外任其人而内修其德”,充分准备,俟机再战,并建议太宗“下诏感励边人,使知取燕蓟旧疆,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篇议论文,是“贻于有位者”的一篇策论。在具体论证上,作品采取归纳推理的方法。它的逻辑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突出一个重要的字眼——“勇”,先写老妪之勇,以老妪之勇推及整个边民之勇,接着便从正反两方面来展示嘉其勇和削其勇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文论点:重视边民之勇,此乃克敌制胜的法宝。作者在篇末结语中说:“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实际上道出他安排这一逻辑结构的匠心。

  这种逻辑结构促成了文章典型概括的成功,这是文章足可称道的地方。开章是一段叙述,说从前汉辽相安无事时,唐河店之地常有辽人进出,边民并不以为怪。双方交兵后,边民提高了警惕,“然亦未甚惧”,由此引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文章分两部分,前两个自然段记叙唐河店妪机智杀敌的事迹,叙事简明平易,然而却生动传神;第三到六自然段是议论,作者指斥执政者边防政策的失误,正面提出自己重边兵的意见,其议论详明恳切。此文虽分两部分,但前后关合紧密,浑然一体;中间用一个感叹词“噫”,承上启下,既衔接自然,又情意深长,充溢着磊落之气,是作者忠毅人格力量的体现。

王禹偁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大臣。王禹偁世为农家子,9岁能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成武县(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主簿、右拾遗等职。献《端拱箴》,又献《御戎十策》,太宗大加称赏。拜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淳化二年(991年)以庐州尼道安诉讼徐铉案受牵连,坐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咸平元年(998年),预修《太祖实录》。时宰相张齐贤、李沆不协,以禹偁议论轻重其间,落知制诰,出知黄州。作《三黜赋》以见志,有“屈于身兮而不屈其道,虽百谪而何亏”之语。咸平四年(1001年),徙蕲州,病卒。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649篇诗文 ► 20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晏殊 晏殊〔宋代〕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苏轼 苏轼〔宋代〕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