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仇池笔记·鹅有二能

苏轼 苏轼〔宋代〕

  钱塘人喜杀,日屠百鹅。予自湖上夜归,屠者之门百鹅皆号,声振衢路,若有所诉。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悲夫,安得人如逸少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钱塘人喜欢杀鹅,每天都要宰杀上百只鹅。我从西湖上晚上归来时,经过那些杀鹅的人家门口,上百只鹅都在哀号,叫声响彻街道,好像是在诉说自己的不幸。鹅这种动物,既能警醒防盗,又能驱赶蛇类,而且它们的粪便还能杀死蛇。四川的人在园子里养鹅,蛇就会远远避开。鹅有这样两种本领,却还是不能免于被杀,甚至还要遭受被用来祈雨的厄运。真是可悲啊!哪里能找到像王羲之那样爱鹅的人呢!

注释
号:拖长声音大声呼叫。
衢路:道路。
厄:困苦、灾难。
逸少:指晋人王羲之,字逸少为司徒王导之侄。祖父王正,曾做过尚书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短文简洁描写了钱塘人喜杀鹅的残酷景象,阐明鹅虽具警盗驱蛇之能却仍难逃一死,甚至被用作祈雨牺牲的悲惨命运;同时以王羲之爱鹅为例,衬出今人对鹅的残忍,揭露人性的功利:同一物种,有用则捧、无用则弃。全文作者通过鹅的哀号与悲惨遭遇,表达了对鹅的同情与对人性冷漠、功利的批判,呼唤人性的温暖与对生命的尊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1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七夕

苏轼 苏轼〔宋代〕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富人之子

苏轼 苏轼〔宋代〕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游·草

高观国 高观国〔宋代〕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