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钱塘人喜欢杀鹅,每天都要宰杀上百只鹅。我从西湖上晚上归来时,经过那些杀鹅的人家门口,上百只鹅都在哀号,叫声响彻街道,好像是在诉说自己的不幸。鹅这种动物,既能警醒防盗,又能驱赶蛇类,而且它们的粪便还能杀死蛇。四川的人在园子里养鹅,蛇就会远远避开。鹅有这样两种本领,却还是不能免于被杀,甚至还要遭受被用来祈雨的厄运。真是可悲啊!哪里能找到像王羲之那样爱鹅的人呢!
注释
号:拖长声音大声呼叫。
衢路:道路。
厄:困苦、灾难。
逸少:指晋人王羲之,字逸少为司徒王导之侄。祖父王正,曾做过尚书郎。
这篇短文简洁描写了钱塘人喜杀鹅的残酷景象,阐明鹅虽具警盗驱蛇之能却仍难逃一死,甚至被用作祈雨牺牲的悲惨命运;同时以王羲之爱鹅为例,衬出今人对鹅的残忍,揭露人性的功利:同一物种,有用则捧、无用则弃。全文作者通过鹅的哀号与悲惨遭遇,表达了对鹅的同情与对人性冷漠、功利的批判,呼唤人性的温暖与对生命的尊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7篇诗文 ► 481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