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湘灵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思念的泪水流下,在严赛的空气中瞬间冻结为冰。奔波途中,每次经过地势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就忍不住回头眺望,好像能够看到远在符离痴随等着我的湘灵。
不论与你相距多遥远,我都知道家乡西楼上,有你孤独的身影,倚在栏杆上忧愁远眺。

注释
湘灵:是指作者青梅竹马的至爱恋人,安徽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湘灵”本是一个有着美好寓意的名字,原意是湘水之神,早在屈原的《远游》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鼓瑟”由此成为一个美好的意象,白居易用这个美丽的名字来代指他心目中难忘的初恋爱人,而特意隐去恋人的真名也是有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出生不久,家乡就惨遭战火的侵袭,民不聊生,他的祖父祖母也因此相继离世。为了躲避战火,父亲把白居易和母亲送到了相对安宁的宿州符离(今安徽宿州)。也就是在这里,白居易遇到了湘灵。他们初见的具体年份或已不可考,有说是唐建中三年(782),有说是唐贞元六年(790),总之,他们相恋并在一起了,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贞元七年(791)到贞元十四年(798),除却短暂的离开,符离时期的白居易除了闭门苦读,最幸福的时光很可能都是在湘灵姑娘的温柔陪伴中度过的。直到贞元十四年(798),他离开了符离,去参加科举考试。直到贞元十六年(800),诗人进土及第,这两年间,他写过三首思念湘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寄湘灵》这首诗是诗人同恋人分离后所作,诗中虽然没有仔细叙说这段故事,但是诗中两个人依依不舍的形象还是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感情炽烈的温度。

  诗的前两句是说自居易自己:自从他告别湘灵之后,奔波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对湘灵的思念却如影随形,每当独处的时候,思念的泪水不由得清然而下,在严赛的空气中瞬间冻结为冰;奔波在旅途中的他,每次经过地势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就忍不住回头眺望,好像他能够看到远在符离痴随等着他的湘灵。首句之“冻不流”的形象,次句之频“回头”的细节,都写得是非常感人。

  后两句则是自居易想象中的湘灵:此刻我的爱人又在做什么,她肯定也和我一样,自从离别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寄湘灵》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天寒地冻,别泪凝腮,无限的相思使人下意识地总是经高必回眸怅望;后两句写留下的湘灵也独倚西楼深情期盼。全诗写得凄婉哀伤,诗中没有仔细叙说两人间的爱情故事,诗人相思恋人,情意无限,具有炽热的情感温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9篇诗文 ► 188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杜牧〔唐代〕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李白〔唐代〕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