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黄檗山

江淹 江淹〔南北朝〕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极目远望,哪里才是尽头呢,闽地的云彩与越地相连。
南州有着诸多奇特怪异的景观,赤县有很多灵秀仙逸之处。
金色的山峰个个都能遮蔽太阳,铜色的石头仿佛与天相接。
向阳的山峦映照出鸾鸟般的光彩,背阴的溪谷喷涌出如龙泉般的泉水。
历经千代的树木只剩下残枝断干,山势高峻,山间弥漫着万古不散的云烟。
禽鸟在红色的石壁上鸣叫,猿猴在青色的山崖间长啸。
秦始皇羡慕那些隐居的人,汉武帝希望能够长生不老。
他们都曾拥有雄豪的威严,却舍弃权力奔赴名山。
何况我有着如葵藿般向往山林的志向,眼前又有松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作于江淹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期间。黄蘖山的地点据旧注说在“吴兴府城”(今浙江吴兴)附近,这不足为信。因为诗中称“闽云连越边”,是在今福建和浙江交界之地,而吴兴则在江浙二省交界处,古人称之为“吴地”,与诗的地望不符。按:《宋书·谢方明传》记谢方明在东晋末孙恩、卢循起义中,从浙东取道“黄蘖峤”经今江西一带,逃到建康。可见“黄蘖峤”在今闽浙赣三省交界处,这地方离江淹被贬的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不远。此诗当是被贬在建安吴兴后作。此诗写作时间,当比《渡泉峤道出诸山之顶》、《迁阳亭》诸作稍晚。这时他的心情已较迁谪之初稍为平静,所以不像那些诗有明显的怨愤之情而倾向于游仙诗的情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黄蘖山实际近闽浙赣交界,并非旧注所说的吴兴附近,写作时间晚于《渡泉峤道出诸山之顶》等迁谪初期诗作,此时他心情较平静。此诗承元嘉体,风格近谢灵运鲍照,既“极貌写物”,又用古奥之语,还化用鲍照诗句。诗中山景引求仙之念,借秦皇汉武抒仕途压抑,求仙实为解脱。后因入齐后仕途显贵、诗风不合时宜,遂有“江郎才尽”之说。

江淹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194篇诗文 ► 14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子

王融 王融〔南北朝〕

闻有东方骑,遥见上头人。
待君送客返,桂钗当自陈。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去郡

谢灵运 谢灵运〔南北朝〕

彭薛裁知耻,贡公未遗荣。
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
伊余秉微尚,拙讷谢浮名。
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
顾己虽自许,心迹犹未并。
无庸方周任,有疾象长卿。
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
恭承古人意,促装返柴荆。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
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
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
战胜臞者肥,鉴止流归停。
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情。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承宫樵薪苦学

《后汉书》〔南北朝〕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