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冬日归旧山

李白 李白〔唐代〕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沾满灰尘的帽子还未清洗,匆匆归来后立即叩访山门。
爬满青藤的小路向远处伸延,高远的万点雪峰若隐若现。
周围满地都铺上枯枝冷叶,寒冷的峡谷中都是凝滞不动的密云。
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竹,深山中老树古木斜倒着横在江面。
白狗离开村子在远处狂吠,苍苔在屋里的墙壁上生长。
厨房中出现野鸡穿来穿去,临屋处依然有猿猴在啼鸣。
树枝掉落上面的鸟巢还在,篱笆疏漏成为野兽的路径。
整理床铺有苍鼠急忙逃走,倒出箱子惊动了箱中蠹鱼。
要发愤读书学好治国本领,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这次回来不久将又要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诗为李白在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诗写自己匆匆归家发现旧居的荒败景象,表达了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全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叹惋之情中却展示了自己立志发愤读书,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诗在形式上既讲求格式又不为格律所羁缚,体现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形式迁就内容的特点。

  诗中的李白归心似箭,未洗征尘,行色匆匆,即叩访山门。那久违的远山近水仿佛对他有意,那故园的芳草仿佛对他有情。在归来的路上,他以诗人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一系列景象:那碧绿的“一条藤径”,那高远的“万点雪峰”,满地密密麻麻的枯枝冷叶,一谷厚厚浓浓凝滞不动的寒云,冬日里生命常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收录于《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学者一般认为李白归“旧山”时间在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冬天。开元九年春二、三月李白投刺苏颋不中,只受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的夸奖,却不见用,而大为扫兴,有“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之意,故七八个月后归“旧山”读书处,作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丁稚鸿.《冬日归旧山》确为李白所作,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2、 杨栩生.李白生平研究匡补.成都:巴蜀书社,2000:23

简析

  《冬日归旧山》是一首五言排律。此诗写诗人匆匆归家发现旧居的荒败景象,表达了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全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叹惋之情中又显示出诗人立志发愤读书,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在形式上既讲求格式又不为格律所羁缚,体现出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形式迁就内容的特点。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7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塞二首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辛夷坞

王维 王维〔唐代〕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卫八处士

杜甫 杜甫〔唐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