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衣
杨朴〔宋代〕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论穿著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
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
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
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注释
莎衣:即蓑衣,以蓑草编织成的御雨衣披。
软绿柔蓝:绿色柔软的。著:穿。胜衣:即蓑衣。
正相宜:合适,十分自然。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菡萏
赏析
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了淡泊清高的情韵。
颔联叙渔人披蓑衣。这两句意思是:在那芦苇的婆娑影子里,在那浮动的水气中,披着蓑衣卧在渔船之上
创作背景
杨朴淡泊名利,终生不仕,他的同学毕士安向宋太宗推荐他,于是他便赋《莎衣》辞归。
参考资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6
简析
《莎衣》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借咏莎衣,描写了诗人狂放不羁、清逸超群的个性与垂钓江湖、吟诗耽酒的隐居生活的极度融合、协调,并借对莎衣的珍重,婉言地谢绝朝廷赐与的富贵爵禄。全诗立意新异,语言清丽,把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表现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何梦桂〔宋代〕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宋代〕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