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允哀辞并序
曾巩〔宋代〕
明允姓苏氏,讳洵,眉山人也。始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归,焚其所为文,闭户读书。居五六年,所有既富矣,乃始复为文。盖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其略如是。以余之所言,于余之所不言,可推而知也。明允每于其穷达得丧,忧叹哀乐,念有所属,必发之于此;于古今治乱兴坏,是非可否之际,意有所择,亦必发之于此;于应接酬酢万事之变,事虽错出于外,而用心于内者,未尝不在此也。嘉祐初,始与其二子轼、辙复去蜀游京师。今参知政事欧阳公修为翰林学士,得其文而异之,以献于上。既而欧阳公为礼部,又得其二子之文,擢之高等。于是,三人之文章盛传于世。得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既而明允召试舍人院,不至,特用为秘书省校书郎。顷之,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而轼、辙又以贤良方正策入等,于是三人者尤见于当时,而其名益重于天下。治平三年春,明允上其礼书,未报。四月戊申,以疾卒,享年五十有八。自天子辅臣至间巷之士,皆闻而哀之。明允所为文,有集二十卷,行于世。所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更定谥法》二卷,藏于有司。又为《易传》,未成。读其书者,则其人之所存可知也。明允为人,聪明辩智,遇人气和而色温,而好为策谋,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颇喜言兵,慨然有志于功名者也。二子轼为殿中丞直史馆,辙为大名府推官。其年,以明允之丧,归丧于蜀地,既请欧阳公为其铭,又请余为辞以哀之,曰:“铭将纳之于圹中,而辞将刻之于冢上也。”余辞,不得已,乃为其文曰:嗟明允兮邦之良,气甚夷兮志则强。阅今古兮辨兴亡,惊一世兮擅文章:御六马兮驰无疆,决大河兮啮浮桑;粲星斗兮射精光,众伏玩兮雕肺肠。自京师兮洎幽荒,矧二子兮与翱翔,唱律吕兮和宫商,羽峨峨兮势方扬。孰云命兮变不常?奄忽逝兮汴之阳。维自著兮煌煌,在后人兮庆弥长。嗟明允兮庸何伤!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527篇诗文 ► 375条名句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黄庭坚〔宋代〕
戎州登临胜景,未尝不歌渔父家风,以谢江山。门生请问:先生家风如何?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南乡子·自述
苏轼〔宋代〕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