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洁堂集略序
吴敬梓〔清代〕
水国斜阳,影乱鸭头之舫;板桥明月,香霏鹊尾之炉。正笙歌鼎沸之场,谁耽寂寞?值罗绮喧阗之窟,且废讴吟。贱子方倚枕以高眠,良友乃款靡而惠问。手持一卷,光逾照乘之珍;箧贮千函,秀夺缥红之色。拂灯展诵,行间则虎仆盘拿;啜茗清吟,字里则龙宾郁崛。具说大纛高牙之上,尽慕奇才;何况谈林翰数之中,咸称畏友。洵人才之极致,命相知以定文。属在老天,为谈往事。钩雨飞兔,扬子云曾是知音;翔鸟驱驴,冯敬通每为嘉叹。英才踔甚,平原不数祢衡;逸气奔腾,洛下何知贾谊 ?览庄周之著作,笑其了不异人;闻在思之篇章,诧作此间伧父。既乃笙簧六籍,渔猎百家,偶翻雅舞安歌,即裕经纶以名世;暂造义府理窟,已成醇邃之儒宗。才擅三长,班、马定当却步;文高五色,韩、欧俱在后尘。元、白虽号诗家,久经压倒;屈、宋纵工骚赋,不过衙官。是以赫赫重名,枳棘栖之鸾风;纷纷诸子,大树撼以蚍蜉。快藻鉴之无私,昌黎束带;看赍函之有日,贡禹弹冠。六一公谓能穷人,知其免矣;二百年竟无此作,岂不然乎?仆与宁君,交称密契,昔亲兰臭,今托丝萝,因读名篇,益增馀憾。仆也久荒学殖,兼乏友声。早岁褴杉,已作半枯之叶;频年灯火,终无太喜之花。抱蠹简以闲居,羞见词同尬骆;守芸窗以永日,愁闻文道真猪。《大雅》云亡,百身何赎;古人不作,七圣途迷。观仕进之门,犀皆秃角;问神仙之路,鼠尽拖肠。独寐寤歌,愿言则嚏。何期吾人,具此绝伦超群之才;幸在同时,见斯空古轶今之制。自合悬金于市上,岂宜韫玉于山中。记我谰言,恕予故态。 乾隆十有三年五月既望秦淮寓客吴敬梓拜题
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189篇诗文 ► 210条名句
古对今
车万育〔清代〕
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狱中题壁
谭嗣同〔清代〕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柳敬亭传
黄宗羲〔清代〕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