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姜夔 姜夔〔宋代〕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凉风斜吹,雨水打在低垂的杨柳枝条上,小楼上充斥着寒冷,此时实在不忍心去欣赏宋玉的《九辨》。
青山万里,可是却没有我的容身之所,迟暮之年却只能飘泊在临安。

注释
旅邸(dǐ):旅馆。
苏虞:浙江绍兴人,姜夔的朋友。
宋玉秋词: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曾为楚顷襄王大夫。有人称他是屈原的弟子,他作有《九辩》,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九辩》开头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故后人常以此为悲秋之词,以宋玉为悲秋伤怀的代表人物。
投老:到老,垂老,临老,迟暮之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南宋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春,临安(今杭州)发生一场火灾,烧毁两千多家居民房屋,姜夔的寓所也被焚毁,此后姜夔只好移到旅馆暂住,对原本落魄、无计谋生的姜夔来说,那场灾难无异是雪上加霜。大火烧了他的住处,也毁了他隐居湖畔的心愿。年届五十的他早已厌倦了漂泊,却仍要被迫东西奔走,向人求助。这首酬答他朋友苏虞的诗,反映了寓所被焚后,姜夔无处安身的困窘和栖身旅邸的苦况,因而这首诗写得颇清苦凄恻。

参考资料:完善

1、 殷光熹主编.姜夔诗词赏析集.四川:巴蜀书社,1994年01月:第253-254页
2、 何兆泉著.南宋名人与临安.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12:第195页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境遇身世的悲秋之作。

  “垂杨风雨小楼寒”,寒冷的风雨、东摇西摆的垂杨、孤独寂寞的小楼,诗的开始就营造了一派凄清悲凉的气氛。一个“寒”字,不仅交代时令是乍暖还寒的早春,还透露出诗人沐风栉雨时的身寒心也寒。春日西湖,垂杨毵毵,有些风雨,本来可以使湖山增色, “山色空濛雨亦奇”,可是如今这风雨摧折着垂杨,显得十分凄寂。诗人栖身于临时租赁的小楼中,直觉寒气逼人,再加上此时诗人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社会生活,使他不自觉地与宋玉的《九辨》相对照,自然引出“宋玉秋词不忍看”之句。《九辨》的悲秋氛围,《九辨》中宋玉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使诗人找到了感情上的契合,惆怅黯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是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感怀境遇身世的悲秋之词。此诗前两句写诗人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生活,使他“不忍看”秋词;第三、四句写垂老之年,还漂泊京城,无处安身的悲慨。 整首诗语意径直,血脉贯通,韵味丰赡,在这“风雨满人间”的境遇中,更激起无处安身的悲慨。

姜夔

姜夔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339篇诗文 ► 55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晏殊 晏殊〔宋代〕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村居

张舜民 张舜民〔宋代〕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