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
《大学》〔先秦〕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品德低下的人私下里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之后便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殊不知,别人看他,就像能看见他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不苟,规行矩步。
注释
诚:实际。
中,心中。
形:动词用法,暴露,显露。
慎其独:独,指独处。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不苟,规行矩步。
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慎独”的重要性。当小人独处时,往往会放纵自己,做尽不善之事。但一旦见到君子,他们便会伪装起来,掩盖自己的不善,而刻意展示自己的善行。然而,这种伪装是徒劳的,因为人们看待他们,就像透过表面看到其内心的真实一样,无法被欺骗。这里强调了内心的真诚与外在表现的统一,即“诚于中,形于外”。因此,君子在独处时也必须谨慎行事,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正直,这就是“慎独”的精髓。全文通过对比小人与君子的行为,突显出“慎独”作为道德修养的重要原则,强调了无论是否有人监督,都应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
季文子论华国
《国语》〔先秦〕
季文子相鲁宣公、鲁成公,无衣帛之妻,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尔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妻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季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妻与马,无乃非相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妻与马。”
狱中上书
李斯〔先秦〕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变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王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人有亡鈇者
《吕氏春秋》〔先秦〕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