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杨慎 杨慎〔明代〕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地边塞与巴蜀山峰横亘在临江渡口,行人啊请不要登上江边高楼。我远行的车马和你即将远去的客船相隔越来越远。只能隔着江水远望,独自一人登上孤舟。
还是羡慕沙滩上多情的鸟儿,在河中的小岛上双宿双飞。今天晚上的明月是为谁留下的呢?圆圆的月亮,清朗的月光固然美好,却偏偏照耀着这有着离愁别绪的人。

注释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为双调小令,平韵格,上下片共六十字。
戍:守卫边疆。此为谪戍,即充军。
江陵:今湖北江陵。
内:内人,妻子。
楚塞巴山:指江陵渡口一带。楚塞,指的是江陵西面的南津关,因江陵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杨慎迎娶继室黄娥,黄娥是尚书遂宁黄珂的女儿,少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通经史,能诗文,善书札。与杨慎婚后,二人唱和,夫妻情笃。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秋,杨慎因“大礼议”而触怒明世宗朱厚熜,又跪门哭谏而遭下狱廷杖,旋被谪戍云南永昌卫。不久他即离京远赴贬所,黄娥伴送,由潞河南下,溯江西上至江陵,方分手相别,一归蜀地,一赴滇所。此首词即作于夫妻在江陵告别之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秉戍 选评.元明清词.北京:文津出版社,2019:96-98
2、 钱仲联 等.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76

赏析

  这首词抒写词人与其妻子黄娥的离别之情。上片写江陵告别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的心情。全词语浅意深,辞尽情长,词中将明月人格化,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从不同角度抒写出词人的离愁别恨。

  此词入手即点出离别地点:“楚塞巴山。”作者与妻子的告别之处正在江陵的临江渡口。由此溯江而上,即可入蜀返乡,但既为待罪之人,自是身不由己,只能在此与爱妻挥泪告别,其心中充满了难言的悲伤。所以接句即以“莫上江楼”自戒,反笔跌出离别的难以为怀。以下“征骖”写已登陆继续南下,应前“楚塞”;“去棹”则交待妻子溯江西去,应前“巴山”。本为恩爱夫妻,却就此劳燕分飞,两地茫茫。他们不忍相别,但因妻子要归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词抒写词人与其妻黄娥的离情。词的上片入手即点出离别地点,当词人隔水看着妻子孤苦伶仃地一人独自乘舟远去之时,这种难分难舍的情感达到了无法遏制的高潮;下片宕开一笔,转写在江边所见之景,抒写出别后的心情。全词语浅意深,辞尽情长,词中将明月人格化,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从不同角度抒写出词人的离愁别恨。

杨慎

杨慎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之子。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他的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1537篇诗文 ► 6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非有先生论

李贽 李贽〔明代〕

  遇得其人,则一言以兴;遇不得其人,则一言遂死。千载遇少而不遇多,此志士所以在山,仁人所以尽养寿命也。唯其不忍为,是以莫肯为,歌咏弹琴,乐而忘死,宜矣。然则东方生盖亦幸而遭遇汉武者也。人谓大隐居市朝,以东方生为朝隐。噫!使非武帝爱才知朔如此,敢一日而居市朝之间哉?最先避世而歌德衰者朔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雁儿落带得胜令·饮中闲咏

康海 康海〔明代〕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蝴蝶泉

徐霞客 徐霞客〔明代〕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