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断梦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与兄游兴正盛之时,梦忽然断了。孤山杳渺无踪,湖边柳树嫩阴摇曳。流水光洁滑腻如酥油,衣衫上沾满了泪痕,都是离别悲伤的印迹。
冷风吹过,带来阵阵寒意,让人心生愁绪。我沉醉在这烂漫的景色中,梅花与翠绿的苍松之间。傍晚我乘船而归,游兴盎然。于是轻轻掩上门扉,回头望去,西湖如同一面镜子,倒映着雪后留下的香尘,那是雪花轻轻覆盖大地的痕迹。

注释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玉水明沙”“早春怨”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等。以秦观词《柳梢青·吴中》为正体,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另有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五十字前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梦断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这两句以梦中与兄长共游的情景作为开篇,紧扣题目中的“怀”字。梦醒之后,与兄长共赏西湖的美好时光也随之中断。开头四字,说明词人与龟翁共登研意观雪,谈起自己经常作着一个断断续续的梦,又象似驾着虚幻的光轮回归旧时。在梦中,与兄长并肩策马,畅游孤山路,尽管梦醒后一切成空,但对西湖柳荫的深刻印象依旧清晰。这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中的景致与梦中的游历,突显出人事已非,景致亦变的感慨。“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一韵,承上写词人惦念着西湖中的流水,像似母亲的乳汁那样亲切香凝,所以今天登上研意,不觉顿生游子思亲的哀伤,流下了离情别绪之泪。

  “玉屏风冷愁人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是年词人四十四岁,尚在苏州瓜泾。此有《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一词可证之。“岁腊”,一年中的十二月份。“朝”,早上。“怀”,忆及也。所以“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是吴文英由瓜泾回杭腊朝之时。这首词回忆当年与翁元龙共游西湖,共赏雪景的往事,可视作《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的补充。

参考资料:完善

1、 钱鸿瑛.梦窗词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

简析

  《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上片用梦中与兄共游领起,扣题中一“怀”字,梦断之后,与兄共游的西湖历程也中断了,用“梦断”“都是”二词语,概括出词人日夜思念亡兄的深哀巨痛;下片述观雪有感。“玉屏”两句述“观雪”。“傍夜”三句记归家。此词语言凝练,给人严整概括的感觉,读来顿挫,沉郁。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6篇诗文 ► 156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杨炎正〔宋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国论

苏洵 苏洵〔宋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