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二首·其二
杨万里〔宋代〕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晚风不许水面平静如镜照人影,却允许帘幕重重垂落在地。
空旷的原野没有山遮不住夕阳余辉,西窗被映成红色持续到明月东升时。
注释
鉴清漪(yī):以水为镜照影。鉴,镜,此作动词,照镜。漪,本意为细细波纹,这里泛指水。
重(chóng)帘:多层、厚重的门帘。
参考资料:完善
1、
熊柏畦选注.《宋八大家绝句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03:第228页
2、
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85-287页
3、
韩丰聚,孙恒杰主编.《题画诗选释 第2卷》: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5:第1851页
创作背景
该组诗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初。前一年冬,杨万里受命充当迎接金国贺正旦(春节)使的接伴使。他一向力主抗金,“刚毅狷介”,“思有补于国家”(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引倪思语),但此时却要充当迎送金使的奉陪人员,而且朝廷主和,对金使还得优礼有加,杨万里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见的。该组诗正是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写成的。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1172-1173页
赏析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晚风不许鉴清漪”,是第一首“晚风豪横大相欺”的注脚。不许照清漪者,有二意,一是寒气袭人,风刮来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二是在豪横怒卷的狂风之下,水面浪起,已无“清漪”可赏。但它的本领也不过仅此而已——只要“重帘到地垂”,它便束手无策了。
“却许”二字极妙,貌似写晚风的“恩准”,骨子里讥刺甚深——你不过是想吹掉重帘,只可惜办不到。有了“重帘”作壁垒,诗人可以安心地隔窗远眺了——“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他望得那样远,望得那样久,他的思潮难以平静。
面对着无力的夕阳、豪横的晚风,迎送金使的隆重场面
简析
《晚风二首·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诗人对“晚风”的揶揄:“晚风”虽然把人们赶进了室内,而西窗红日,却一直照到月明,送来暖气;末句与第一首首句呼应,指出了“稍霁威”的实际情况。全诗章法绵密,含蓄蕴藉,亦是向南宋朝廷报警,且不无讽其以降求和、逆来顺受之意。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4973篇诗文 ► 260条名句
夏意
苏舜钦〔宋代〕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柳永〔宋代〕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